刘德华成名前,发哥一句“你算个什么东西”,让华仔感激了40年

刘德华成名前,发哥一句“你算个什么东西”,让华仔感激了40年

TVB艺员训练班的培养模式类似于现在的北影和中戏,但它的学制较短,只有一年一期,更注重实践性,符合香港电影市场的需求。许多如今的明星,如周润发、梁朝伟、周星驰、吴君如、刘嘉玲等,都是从这个训练班走出来的。

1981年,刘德华从训练班毕业,成为了一名待业演员。刚出道的他,没有经验,也没有资源,只能在一些电视剧里出演龙套角色,默默积累经验。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他结识了一些重要的业界前辈。转机终于出现,前辈演员林子祥推荐他参演许鞍华导演的电影《投奔怒海》,而这个角色正是周润发原本要出演的。

周润发,作为TVB训练班的先行者,当时已经凭借电视剧《上海滩》中的许文强一角红遍了香港,知名度极高。令人惊讶的是,他拒绝了《投奔怒海》中的角色,尽管这是与许鞍华导演的“越南三部曲”中的最后一部作品。周润发为何放弃这个角色?刘德华好奇地找到了他,得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:周润发拒绝参演是出于市场考虑。影片将在大陆海南岛拍摄,而当时台湾对大陆的“封锁”使得在大陆拍摄的影片在台湾无法上映,这无疑会影响到票房和市场效益。

1980年代,香港与台湾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密切,而台湾市场在香港电影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当时台湾的人口与消费水平远超过香港。为了保住台湾市场的票房,周润发做出了放弃大陆拍摄的决定。刘德华那时还年仅20岁,尚未成名,对市场的敏感度较低,他误以为周润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影片不被看好,因此心生退却之意。

然而,周润发当时显然并不认同刘德华的看法,他直接对刘德华说道:“你算什么东西?”他补充道:“你现在什么市场也没有,遇到一个好机会应该去尝试。”最终,刘德华接受了这个挑战,参演了《投奔怒海》。

《投奔怒海》是一部小成本的现实主义影片,导演许鞍华刚刚从伦敦电影学院归来,她一直有一个拍摄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愿望。1970年代,越南战争结束后,大批越南难民涌入香港,越南船民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。许鞍华决定拍摄这部电影,揭示香港在接纳这些越南难民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。尽管影片因政治原因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同时被禁播,但在香港上映后,它却获得了1547万港币的票房,成为当年票房排名前五的电影,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大获全胜,刘德华也因此获得了最佳新人奖。

随着这一突破,刘德华进入了事业的上升期,开始在各种影片中活跃。他参演了多部类型各异的电影,如在武侠片《神雕侠侣》中饰演杨过,在黑社会片《旺角卡门》中饰演情深义重的江湖人物,在王晶执导的《赌神》系列中饰演技艺超群的“赌侠”,以及在都市喜剧《精装追女仔2》中塑造一个古怪的单身汉。1988年至1992年,刘德华的电影作品达到了巅峰时期,这五年内他参演了超过50部电影。

然而,进入90年代后期,香港电影行业出现了萎缩,产量大幅下降,刘德华也开始面临角色和戏路的转型。他从偶像派逐渐转型为实力派演员。1995年,他在赛车励志片《烈火战车》中突破自我,成功塑造了叛逆且执着的赛车手形象,此次演出也被视为他演艺生涯的一个转折点。随后的作品中,他不断挑战更具深度的角色,在《暗战》中演绎悲情反英雄,在《瘦身男女》中为塑造角色甘愿增肥,展现了极强的演技实力。

进入新千年,尽管港片市场低迷,刘德华的演艺事业却迎来了新的巅峰。2004年,他凭借在《大只佬》和《无间道3》中的精彩表现,分别获得了香港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。他顺势与大陆电影人合作,参与了多部合拍片,其中与张艺谋合作的《十面埋伏》和与冯小刚合作的《天下无贼》都深受大陆观众的喜爱。

许鞍华导演也不甘落后,她开始投身合拍片,并在2012年与刘德华再次合作,制作了《桃姐》这部感人的剧情片。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,刘德华饰演一个普通而有生活质感的角色,凭借细腻的演技获得了第48届金马奖和第31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。

时至今日,刘德华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贺岁档的电影中,仍然活跃在大银幕上。回顾他的40年演艺生涯,这不仅是个人事业的成长史,也是香港电影产业从辉煌走向转型的缩影。每当被问到偶像时,刘德华总是提到周润发,而他与周润发之间的那段趣事也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两位香港影坛传奇人物的敬业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态度,值得每一个奋力拼搏的普通人学习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创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