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经异兽
1、玄龟玄龟(又称旋龟)出自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,产于怪水,形似普通龟,但生有鸟首、蛇尾,叫声如劈木声。佩戴其甲壳可治耳聋、足疾,象征神秘力量。
玄龟
玄龟协助大禹治水,背负“息壤”(能自我生长的土壤),助其堵塞洪水,与应龙共同完成治水伟业。晋人王嘉《拾遗记》中记载,大禹父亲鲧被杀死后化为黑鱼,成为河神。而玄龟就是河神派来帮助大禹的神灵。
2、鹿蜀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载:“杻阳之山有兽焉,其状如马而白首,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,其名曰鹿蜀,佩之宜子孙。”身形象马,白色的脑袋,虎纹赤尾,鸣如歌谣。鹿蜀的皮毛如果做成衣服穿着或做成被子盖着,被认为能带来子孙昌盛。
上古神兽.鹿蜀
鹿蜀被视为杻阳山宝藏(赤金、白金)的守护者,杻阳山下的部落居民常佩戴其皮毛以祈求家族兴旺。
3、九尾狐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记载“青丘之山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”。其实九尾狐并不是九只尾巴,而是一条尾巴上有九只分叉。毛色或白或赤,声如婴儿,能食人。如果人吃了它,也会避妖邪。
上古神兽.九尾狐
大禹在涂山遇见一只九尾白狐,并听见涂山人唱歌,说“绥绥白狐,庞庞九尾”,如果你在这里“成家成室”,就会子孙昌盛,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,叫做女娇。
九尾狐与白兔、蟾蜍、三足鸟立于西王母身旁,象征子孙万代。宋元后逐渐被妖魔化,成为蛊惑人心的象征,如《封神演义》中的妲己,是九尾狐受女娲之命,入宫得宠,祸乱殷商江山,终致商纣王身死国灭。
西王母身边的九尾狐
4、羬羊羬(qián)羊出自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产于钱来山,形似羊而长马尾,叫声如羊鸣。其油脂可治疗皮肤干裂。其体型较大,可达1.4米,与普通羊有别。晋代郭璞认为其类似大月氏国的“大羊如驴而马尾”。
羬羊
学者推测羬羊原型为捻角山羊,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,属巴基斯坦国兽及濒危物种。
5、橐䨽橐䨽(tuó fēi),出自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生活在羭次之山。其形似猫头鹰,却生有人面、四目,双耳高竖,独足而能飞翔。其冬天出没,夏天蛰睡。把他的羽毛放在衣服里就可以避雷。晋代郭璞注称其“大如鹄”,暗示其体型庞大,与普通鸟类有别。
橐䨽
传说其出现会引发大旱,被视为旱魃之兆。民间则以“橐䨽过境”为谚语,预警旱灾来临。
6、鸾鸟
鸾鸟出自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记载于女床山,其形如翟(长尾雉),羽毛五彩,象征吉祥安宁。晋代郭璞注引《尚书中候》将其归为祥瑞,并指出鸾为凤凰属,或视为未成熟之凤。鸾鸟鸾鸟体型略小于凤凰(高五尺),鸡头、燕颌、蛇颈、鱼尾,羽毛多青,五色兼具。其叫声如歌,被视为“神灵之精”。道教典籍中,鸾鸟与凤凰同为神鸟,西王母出行时遣其报信,青鸾成为春神使者及东王公、西王母的象征。佛教文化中,鸾鸟与凤凰并称,寓意吉祥。7、陆吾
陆吾,出自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记载于昆仑之丘。其形象为虎身九尾、人面虎爪,体型庞大。陆吾掌管“天之九部”(上层宇宙)及天帝园圃的时节,堪称天帝的“大管家”。
陆吾
陆吾曾协助大禹对抗共工,虽九战皆败,但为治水争取时间。陆吾与开明兽常被混淆,但《山海经》明确记载陆吾为昆仑山神,而开明兽守门。
8、駮駮(bó)出自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记载于中曲山:“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,一角,虎牙爪,音如鼓音,名曰駮,是食虎豹,可以御兵。”郭璞注称其“食虎豹,御兵器”,为上古瑞兽。
駮
关于駮还有一段故事。
春秋时期,齐桓公骑马出游时遇虎,老虎未扑反伏地。桓公问计于管仲,管仲分析:桓公所骑之马毛色驳杂,迎日奔跑时动态似神兽“駮”。老虎误认桓公所骑为駮,故惧而退避。此典故载于《管子·小问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