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出自谁之手?
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?
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:
五年级上册《开国大典》
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插画,
应该就是这幅了。
1952年,
董希文受中央美术学院委托创作了这幅画,
耗时约两个月,先后历经4次修改。
画 董希文
我们看到的版本当然只有语文书那么大,而实际上,这幅画有2米多宽,4米多长!另外,毛主席的右前方应该有一根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柱子。但为了艺术美感,那根柱子被画家果断强拆了。
五年级上册《狼牙山五壮士》
看起来在课本上巴掌大点的图,
实际原作则足有2米。
画 詹建俊
这幅画同样是受上级领导之命,画家詹建俊于1959年为刚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而创作的。
当时一些人不认同画面场景,认为一定要表现战斗过程,经过反复争论定夺,最后才成为我们脑海中的英雄记忆。
课本中,
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插画、
经典人物形象,
其实是出自同一人:
王惟震。
《倔强的小红军》图王惟震
今天就带大家回忆一下,
王老绘制的经典人物。
《一夜的工作 》图王惟震
四年级下册《苦柚》
图王惟震
三年级第一课
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
图王惟震
顺便提及一下,英语课本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李雷、韩梅梅,同样出自王惟震之手。
六年级下册《为人民服务》,
由30年专画主人公张思德,
绝对称得起匠心和专业精神的画家,
杜滋龄所作。
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为人民利益而死,就比泰山还重。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,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。”
他先后创作过多个版本的张思德画像。我们熟悉的这一幅是1977年他专为课文《为人民服务》创作的。别的版本比如下面这张:
初一年级《金色花》
还记得这篇课文吗?
它的作者是印度文豪泰戈尔,
课本里有他的画像。
为这位大文豪绘制画像的,
同样是一位大师——著名画家徐悲鸿。
大画家为大文豪画像,这背后还有一段佳话。1939年,泰戈尔邀请徐悲鸿赴印度给当地的年轻人讲绘画艺术,授课之余,徐悲鸿就为泰戈尔画像,而且还画了不止一幅。除了你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那幅画作,还有一幅更加有名的同题彩色国画作品:
五年级下册《武松打虎》,
由中国连环画艺术大师,
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
刘继卣于1954年绘制。
看见这幅插图,喜欢小人书的同学会不会觉得很亲切?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连环画大师刘继卣,说不定你还看过他画的《大闹天宫》《三打白骨精》和《鸡毛信》。
刘大师的画作其实借鉴了不少前人的画风。据说这幅《武松打虎》就是参考了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画:
接下来小编要说的,
是杜甫的画像。
杜甫人物形象火遍大江南北,
但说起这幅画的作者,
恐怕很多人哑口无言。
他就是徐悲鸿的学生,
现代水墨人物画一代宗师蒋兆和。
《杜甫像》创作于1959年,
表现他忧国忧民的心绪,
实际上,
蒋兆和创作这幅画的时候,
人物画作原型无从参考,
据说无奈之下他参照自己的样子,
画出了《杜甫像》。
乍一看,还真挺像的···
画李时珍的时候,
同样束手无策,
怎么办?
机智的他找来了自己的老丈人,
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。
像不像小编就不多说了···
后来蒋先生凭借难以置信的塑造能力,
一鼓作气创造了我们课本中
众多经典的古人形象,
谁能想到,这一幅幅,
就此成为我们几代人的回忆。
当然其他生动传神插画
背后的画师,
我们同样不该忘记。
四年级课文《飞夺泸定桥》
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,
舞台美术系的雷坦老师
所作的《飞夺泸定桥》与别人不同,
他采用正面构图,真实紧张,令人难忘。
一直火到现在的,
六年级上册《少年闰土》,
由旅美画家黄金祥绘制。
人教五年级下册,
《草船借箭》中,机智的诸葛亮,
由王炳炎所绘制。
图王炳炎
▪
▪
▪
▪
▪
▪
如今
苦于生活、学业和工作压力的我们,
恐怕再难翻开课本、酣然入梦,
也无法再回味当年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读,
时光易逝,人生如梦,
一觉醒来,年华不复。
愿现在的你,还能如当年的少年般,
虽多一份成熟,却始终纯真如初。
编辑:康玉平
综合自艺非凡、壹读、艺绽
推
荐
阅
读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