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发急症正确处置三法——提升抢救成功率2.4倍!

突发急症正确处置三法——提升抢救成功率2.4倍!

生活里,突发心脏病、中风、呼吸道卡异物这类急症可能说来就来,能不能正确急救,往往是生死之间的关键。下面给大家讲几种常见急症的规范处理方法,还有要避开的误区。

突发心脏病:正确处置是关键

当发现有人突然胸痛、喘不上气,或者突然意识不清,第一时间打120,接着帮患者调整成半卧位(上半身靠起来)。这种姿势比平躺更能减轻心脏的负担,让血液循环保持稳定。另外要注意,女性得急性心梗时,约30%的人不会表现出典型的胸痛,反而可能是上腹痛、后背放射性痛,或者整个人特别乏力,遇到这种情况别大意,赶紧等急救人员来。

中风急救:时间就是大脑

发现有人出现面部不对称(比如一侧嘴角歪)、手脚麻木没力气,或者说话含混不清甚至说不出来,要立刻用“120法则”:先让患者头部抬高15-30度(这样能降低颅内压,减少脑部损伤);别随便移动患者,也别喂任何药;赶紧记清楚发病时间,立刻打120。哪怕患者的症状突然缓解了,也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——这可能是血栓暂时松动的假象,不查清楚容易漏诊。另外要提醒,急救阶段千万别自己给患者吃活血类的药物,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。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在发病4.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,生活能自理的概率会比错过时间窗的人高60%,所以“时间就是大脑”真的不是空话。

呼吸道异物:精准施救保通气

如果有人突然呛到,剧烈咳嗽、说不出话,甚至脸色发紫(缺氧的表现),要立刻用海姆立克急救法:站在患者身后,用一只手握成拳,拳眼对准肚脐上方两横指的位置,另一只手抓住拳头,快速向内上方冲击,每秒1次,直到异物吐出来。如果是孕妇或者比较肥胖的人,要换成交替胸部冲击——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段(胸口中间偏下的地方)。要是患者突然昏迷失去意识,要立刻开始心肺复苏:单人施救时,先做30次胸外按压,再做2次人工呼吸,按压的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5-6厘米(大概成年人手掌的厚度)。如果实在不会做人工呼吸,只做胸外按压也能维持基础的血液循环,总比什么都不做好。

家庭急救装备建议

家里可以备这几样急救用品,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:1. 医用级血氧仪(能快速测血氧饱和度,判断呼吸是否顺畅);2. 带单向阀的人工呼吸面罩(做人工呼吸时保护自己,也更卫生);3. 弹性绷带和固定夹板(遇到扭伤、骨折时能加压包扎固定);4. 带2023版操作图解的可视化急救手册(对照着做,不容易错);5.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(测血压更准确)。

急救认知常见误区

这些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:1. 中风患者别掐人中——掐人中不仅没用,还可能让患者咬到舌头,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保持45度左右的半卧位;2. 心梗患者别平躺——有研究显示,半卧位比平卧位能让心脏的输出量提升18%,更有利于维持循环;3. 呼吸道卡异物别乱拍背——很多人习惯拍后背,但其实乱拍可能把异物推得更深,加重气道阻塞,必须用标准的海姆立克手法。

掌握规范的急救技能,能显著提高这些急症的抢救成功率。要记住,现场急救的核心不是“治病”,而是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(比如呼吸、心跳),为专业的医疗救援争取时间。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机构每年参加一次急救培训,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设备实际操作练习,确保关键动作准确到位。有最新的临床证据显示,规范的现场急救能让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提升2.4倍,还能让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降低35%——多学一点急救知识,说不定哪天就能帮到自己或身边的人。

相关创意